低碳科技成就天华纱业

2015-12-28 10:01:00 阅读次数:

江苏天华纱业在色纺纱领域的发展很具有传奇色彩,其掌门人周爱明用不到10年的时间,把天华纱业从5000纱锭发展到50万纱锭,年销售额从900多万元提升至10亿多元,猛增了110多倍,“天华之星”品牌在色纺纱领域家喻户晓,公司跻身全国色纺纱行业排名前三甲。

当记者乘车驶入江阴市华士镇陆桥时,“天华”这两个字似乎成了当地的地标,天华纱业集团、天华购物中心、天华生态园、天华大酒店、天华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个映入眼帘,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天华”两个字。从当地人口中得知,这些带有“天华”头衔的产业都属于周爱明领导的天华纱业集团。

天华纱业在周爱明的领导下,早在1998年就牢牢把握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准则,环保、节能、高附加值便是其发展的关键词,尽管当时还没有提出“低碳”的概念,但是当初周爱明选择色纺纱这个行业,直到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到,在天华,低碳不只是传说。

低碳从创业开始

天华纱业的“低碳”,要从创立之初说起。1998年,由于纺织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态势在短期依然难改,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纺织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为走出困境,全面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力,以“压锭、减员、增效”为内容的压锭调整,席卷了中华大地。

在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中,周爱明早预见到,不仅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还得有一个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而此时,正值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在周爱明看来,这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创业资本的限制,色纺纱这个小批量、多品种、环保节能的产业进入了周爱明的视线。

就环保而言,色纺纱本身就具有其天然的优越性。所谓色纺纱,就是用色母粒直接喷成短纤或先将棉纤维染色,然后将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混纺后,呈现出的色彩自然、时尚,织成的面料具有多重变化的立体效果,能将产品设计元素表达清晰,体现服装产品的高档性。由于纺成的纱不必经过染色处理即可直接用作针织物或机织物,非常环保节能,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

也正是色纺纱环保、节能的特性深深吸引了周爱明。1998年5月,周爱明用多方筹措的400多万元资金组建了一个5000纱锭的江阴市天华纱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麻灰系列色纺纱,“天华之星”这个品牌也随之诞生。至当年年底,仅用7个多月天华纱业就实现了销售额915万元,上缴国家利税15.5万元,实现利润53.5万元,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抱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周爱明的带领下,天华纱业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环保、节能、高附加值和“隐身”的低碳悄然融入了“天华之星”品牌体系中。如今,当“低碳”二字日渐充斥人们的生活时,色纺纱及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产业商机开始吸引更多人淘金。而此时的天华纱业已经发展成为年生产力达58万纱锭,年销售额10多亿元,形成了纯棉、纯涤、涤棉、涤粘、毛涤、涤麻等300多个色纺纱品种的集团化企业,“天华之星”色纺纱成为全国尤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服装出口企业的重要原材料生产基地。

天华品牌在低碳中升华

当“低碳”成为一种时尚,“低碳经济”将会从各个方面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而“天华之星”的成功正是将“低碳”的内涵融入了整个品牌建设之中。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已被周爱明融入到厂房设备、生产工艺、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天华纱业运用特别的处理技术并制订严格的用水管理制度,不仅从流程上节水,更为重要的是,在厂房设计之初就从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出发,充分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率。作为技术机密,我们无法探知天华具体的节水措施,但可以知道的是,原本需要一个月1万8千多吨的用水量,在天华纱业却仅为1200吨左右。

谈及产品品质时周爱明非常自信:“我们的产品质量都是远高于行业检测标准的,广泛应用于中高档针织、织布、地毯、浴袍、披肩、围巾等领域。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天华并没有受到影响,由于天华产品色彩丰富且没有色差,后期不需要染色,色彩变化丰富、层次感强等优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不断增产仍然满足不了企业的订单。现在天华纱业又在着手厂房扩建,绿色、低碳新厂房建成后将可以再增加8万锭的产能,其生产设备也将更加先进、环保。”

据了解,天华纱业在原料选购时就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购置了先进的检测仪器以确保原料的品质。色差是衡量色纺纱品质最重要标准之一,天华很早就独创了其独特的工艺,在业界率先达到产品没有色差;而从日本引进的新一代自动络筒机确保了成纱质量。“天华之星”这个色纺纱品牌也越来越被业界所熟知。

随着天华的不断发展,周爱明不仅在企业经营中充分展示着天华纱业的低碳魅力,还延伸到“低碳生活”领域,投资5000万元兴建了占地20多万平方米的天华生态园,为员工和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的场所。低碳,在天华不只是传说。